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前景
Օ徐向梅
俄罗斯经济发展基本是在衰退一危机一复苏一增长一危机一衰退中循环往复。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遭遇国际石油价格暴跌,经济再次陷入困境。但是自2016年中期以来经济适应性特征显现,经济开始企稳并向好。2017年初至今,经济主要指标均现好转。分析表明,俄罗斯经济目前还只是走出衰退,谈论新一轮复苏为时尚早,长期以来制约稳定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变,进口替代是否能成为俄罗斯摆脱困局的路径还有待观察,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前景尚不明朗。
2014年“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回归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在遭受西方世界大面积制裁的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又狂飙下泻。俄罗斯经济再次陷入困境,西方媒体甚至宣称俄罗斯重现苏联解体前的征兆。但2016年中期以后经济出现企稳迹象,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政策的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初开始,经济主要指标均现好转,前八个月经济增长达到1. 7 %。怎样评估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的跌宕起伏?今天指标的好转是否预示又一轮复苏进程的开始?经济的长期前景是否看好?
一、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从1991年末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
1.全面衰退阶段(1991一1998)
苏联解体,俄罗斯采取激进转轨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制度、结构、资本、人力资源出现急剧震荡,而原经互会国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链条又全面断裂,导致经济一路下滑,出现深度衰退,国内生产总值(GDP)较苏联末期下跌近半,1997年微弱的止跌趋势又被接踵而至的大危机打断。
2.恢复和恢复性增长阶段(1999一2008)
受1998年大危机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和卢布贬值带动的进口替代效应影响,俄罗斯经济开始走出“跌跌不休”的噩梦。1999年恢复增长以来,历经十年,保持了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在7%左右,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经济恢复,居民收入提高,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从2000年的第18位重新回到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国际地位随之上升。
3.危机和后危机增长衰减阶段(2009一2013)[②]
受2007—2008年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速在2008年大幅下滑,从2007年的8. 5%下降到5. 2%。进入2009年,形势进一步恶化。2010年,俄罗斯经济走出危机止跌回升,年增长4. 5 %,2011年增长4. 3 %,2012年增长3. 7%。但是,尽管2012年全年依然增长3. 7%,却已呈逐季递减趋势。2013年增速则继续放缓,GDP同比增长1. 8 %,主要经济指标除实际工资仍有较大增长之外,其他领域增速几乎全面下降,固定资本投资甚至下降0. 3 %,国际储备也较前一年减少280亿美元。
4.新一轮衰退和调整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春,俄罗斯借乌克兰政治危机收回克里米亚,引发西方国家大面积制裁,加之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急速下滑,进而陷入全面困境,2014年GDP增长只有0. 7 %。2015年则负增长2. 8 %,GDP总额83. 2万亿卢布,按年均汇率1美元兑61卢布折算,只有1. 36万亿美元,比危机前的2013年减少了近1万亿美元。
2016年中期以后,俄经济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主要是低油价和西方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适应性,加之政府实行反危机措施和进口替代政策,危机显示谷底迹象。进入2017年,尽管制裁持续,但随着国际油价缓慢回升,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2017年上半年,联邦预算收入增长1. 8%,前8个月GDP增长1. 7%。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1—9月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与2016年同期相比,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3. 8 %,货物运输增长6. 8 %,零售贸易增长0. 5 %,外贸增长26. 4%,名义工资增长6. 7 %,但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仍然处于下降状态,为-0.2%[③]。10月底俄中央银行网站经济数据显示,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卢布比2016年略有升值,1美元兑58卢布。外汇储备虽然不及危机前,但较之2015年的低点3500亿美元已经增加700多亿美元,达到4250亿美元。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3. 0%,比2017年的预期目标4. 0%低。央行基础利率已经降到8. 25 %。
尽管个别指标仍有负增长的情况,但宏观经济的主体指标都已呈向好趋势,大部分工业企业自我评估情况正常。可以认为俄罗斯经济已经摆脱了2014年以来的衰退状态,正从危机中逐渐恢复。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预计2017年全年GDP增长可望达到2.1%[④]。
二、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纵观20多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它基本是在衰退一复苏一增长一危机中轮回,当然在这种轮回中总的趋势是从衰退中走出来了,但始终没能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着俄罗斯的经济进程,俄罗斯能不能摆脱这种钟摆式的往复波动?
早在21世纪初俄罗斯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的那些年,就有国内外学者探讨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原因是资源还是内需,增长是数量还是质量等问题,而且显然存在意见分歧。
苏联解体,俄罗斯采取激进的变革方式,试图一步到位地实现制度转型,从经济上来说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的就是克服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消除经济增长的制度阻碍,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就初步完成了,也正因此2002年美国率先承认了俄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当然,还不能说俄罗斯完成了转型,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其绩效也要从更长期来看,但至少考察转轨以来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与衰退的历史,发现它与制度转型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相关性。
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恢复增长,这从政治时段上与叶利钦离开政治舞台、普京执掌国家政权相吻合,从经济层面上刚好契合国际石油价格走出低谷并一路攀升。这对于油气出口占出口比重70%、创造财政收入50%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跟转型相关性不大,与油价却是高度相关的。但同样是石油价格保持高位的2013年,年均石油价格接近110美元,当年俄罗斯GDP增长却仅有1. 3%。经济增长与油价的相关性也显示下降了,用梅德韦杰夫总理的话说,能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耗尽。
笔者曾经把俄罗斯置于大体相同背景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中进行横向比较,也对俄罗斯从苏联末期至高速增长的2007年进行比较。横向对比发现,独联体国家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而且大大高于发达市场国家,而在独联体国家中,多数国家都高于俄罗斯的增长速度。即便在能源净出口的五国中,俄罗斯也达不到平均水平,甚至比能源净进口国的亚美尼亚等国的指标还低。而纵向比较的结果显示,在21世纪之初的那些年俄罗斯增长达到高潮时,无论是其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经济的一些关键部门,比如加工工业,特别是农业,都没有达到苏联末期的水平[⑤]。根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资料,从2010—2015年,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和建筑业附加值都低于独联体国家的平均值[⑥]。作这样的比较是想说明,俄罗斯经济增长最快的那些年,也主要是对此前深度衰退的一种恢复,国际油价的高企助推了这种恢复的速度,而当这种恢复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增长速度就很难维持,2013年1. 3%的低增速就是证明。
高油价维持不了持续增长,低油价又导致明显的衰退。近些年来,俄罗斯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都将目光聚焦于摆脱能源依赖和结构转型,走创新国家之路。不能说俄罗斯创新发展没有成绩,自2011年《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出台以来,一个自上而下的国家创新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对科学研发体系进行改革,搭建了创新基础设施的架构,加强了法律制度方面的保障。但是创新发展并没有在结构上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从国内生产总值形成的角度,俄罗斯工业贸易部副部长瓦西里·奥希马科夫在《经济问题》201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俄罗斯工业发展的战略》指出,依赖采掘工业保证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耗尽,而加工工业却不能弥补这个落差,俄罗斯工业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加工工业赶不上发达国家甚至赶不上发展中国家。2016年俄罗斯加工工业占GDP的13.7%,这一比重低于2015年欧盟28个成员国的平均值——15. 9%,更大大低于德国(22. 8 %)、捷克(27 %)等发达国家。奥希马科夫指出,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去工业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俄罗斯目前的工业生产无法形成经济增长的源泉[⑦]。俄罗斯盖达尔经济研究所的经济监测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联邦预算收入增加,主要得益于石油天然气产品收入,而且石油天然气在预算收入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5.9%增加到40.6% ,“换句话说,石油天然气依赖的下降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趋势”[⑧]。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2014年之前的几年,石油天然气出口都占到出口总额的70%左右。之后指标出现向好迹象,截至2016年(前11个月的数据),燃料能源产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下降到58. 4%(2015年同期是63. 8 %)。不过,这个比例粗看起来有很大下降,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产品国际价格大幅下跌,比如说2016年石油原料价格较上年下跌24. 1 %,石油制品价格下跌27. 6 %,而天然气价格下跌了31. 7%。2015年价格较上年的降幅更大。所以说,俄罗斯出口结构的改善更多是形式上的。进口商品中占最大比重的则依然是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占47.1%,较前几年变化不大[⑨]。这就是说,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机械制造业依然依靠进口。
再看看俄罗斯近些年来经济效率的变化。有一些关键指标,比较能反映经济效率和创新性,比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固定资本投资、研发费用投入在GDP中的占比,以及每一万居民申请专利数量等[⑩]。从最近6年看,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20%左右,2011年是20. 7 %,2013年是21. 2%,2016年是20. 4%,没有明显的变化。投资不足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在GDP中的占比从2005年至今几乎没有变化,12年间,最高24. 4 %,最低19. 7% 。研发费用在GDP中占比较低,且长期没有改变,2016年也只有1. 10%。每一万居民申请专利数量偏低,按2016年的数据,俄罗斯是1. 83件,而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8. 0件,而申请量则达到每万人9. 74件[11]。俄罗斯从国家和居民两方面都显示出创新驱动严重不足。
三、进口替代能否帮助俄罗斯经济走出困境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范围涉及人员、资本、高端产品和技术等广泛层面,产品技术层面包括禁止向俄能源公司提供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禁止向俄国防工业出售高科技产品及其部件等。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积弊已久,转型困难重重。西方此次大面积制裁,一方面加深了已有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按照俄罗斯领导人的说法,制裁对俄罗斯也有好处,给俄罗斯痛下决心进行结构转型提供了契机。而所谓契机的切入点就是指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
事实上,早在1998年大危机后俄罗斯就曾出现过一波由卢布贬值所带动的自发的进口替代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加工工业在工业中的份额。2008年以后,进口替代作为一种国家安全战略多次被写入政府文件中[12]。2010年出台的《俄联邦粮食安全战略》规定到2020年以前俄本国生产的粮农产品要占到市场的80%—95%[13]。2008—2009年危机中卢布贬值也发挥效应,进口替代在食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取得成效。但由于2000年代超额石油美元的易得,进口替代政策并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2014年进口替代政策上升到更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层面,一方面是基于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和工业结构的本质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乌克兰危机后为应对西方制裁而被迫采取的举措。
2014年8月俄罗斯对西方制裁实行反制,特别禁止对俄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的国家生产的农产品、原料和食品进口俄罗斯,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限制向关税同盟以外的所有国家采购轻工业品。在俄土关系由于土耳其击落俄战机而恶化后,俄罗斯加大了对从土耳其进口粮食产品的限制。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了进口替代政策的制度化实施阶段。
2014年9月俄政府制定工业进口替代路线图。2014年底组建俄罗斯工业发展基金和技术发展基金,支持实施国家计划。2014年12月31日出台《俄罗斯联邦工业政策法》,旨在增强本国工业的竞争力,发展进口替代。2015年初和2016年初俄政府相继发布《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首要措施纲要》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行动计划》。与前些年的反危机计划不同,支持进口替代、强化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举措。2015年底《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也明确要求实行积极的进口替代战略,降低对国外技术和工业品的依赖。
2015年8月,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口替代委员会”,下设两个分委员会,一个是民用经济部门问题委员会,一个是国防工业综合体问题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决议规定,在医疗、国防工业、农业和机械制造,以及轻工业部门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并明确关键部门进口替代最优先产品清单。具体来说,农业上主要是停止从欧盟、美国、挪威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肉、奶、鱼、蔬菜和水果,向本国农业生产者开放市场。机械制造业,是有条件地设置国外采购屏障,规定所有市场参与者没有进口替代委员会的许可不能从国外采购某些设备,进口替代委员会向采购单位提供生产相应设备的国内厂商的名册。在工业贸易部实施投资计划时及机械制造部门执行采购任务中本国生产者比外国供货商具有优先权。IT行业因为发展速度快,俄罗斯本国产业相对薄弱,所以没有进行严格的清单限制,政府致力于推动本国软件行业(建立清单)发展,规定本国软件产品在执行采购和国家合同时具有很大的优先权。根据俄工业贸易部数据,2015年各个部门总共提出800多个进口替代计划。2015年联邦和地方预算向农工综合体拨款2560亿卢布,2013—2015年国家预算拨款1355亿卢布用于发展工业园和科技园,还通过超额收入上缴预算和取消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国营企业和石油部门在经济中的作用。2016年政府用于实施进口替代计划总计3750亿卢布,其中有1050亿是国家扶持资金,来自联邦预算和工业发展基金。
2017年1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2017年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清单》[14],列出了计划支持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运输、农业、机械制造和轻工业等。如梅德韦杰夫在2017年5月圣彼得堡有关进口替代会议上的讲话所言,该清单中90%的措施是支持工业的。2017年进口替代政策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旨在保证30%的商品和服务来自俄国内。
国际上通行的进口替代政策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关税保护政策、信贷政策等。俄罗斯政府规划的支持工具主要有:贴息贷款、研发补贴、发展机构拨款、贷款国家担保、专门的投资合同(特别是政府采购)。
俄罗斯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不只是针对本国产业,而且把关税同盟国家也纳入保护范围。比如2017年7月《关于在实施保障国家和地方需求的采购中禁止购买部分种类外国生产的机械制造商品》的决议规定,如果所需商品在禁止名单中,那应该在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购买。如果这些国家没有这些商品,应倡导在这些国家组织生产,如无轨电车、推土机、消防车等。
考察俄罗斯两年多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的进口替代政策实施效果,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去看。
从短期上主要是看进口替代产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以及本国市场进口替代实现程度。全面的数据很难获得,在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俄罗斯进口替代指标”项下只有农产品、粮食、食品产业的相关指标以及进口结构的宏观资料。综观经济发展部的宏观经济监测报告与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效果最显著的是农业,其他产业发展参差不齐。
最近几年俄罗斯农业和食品工业增长速度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反制裁的粮农产品禁运政策,更为农业部门的进口替代开辟了市场。2016年11月29日俄罗斯农业销售研究所所长叶莲娜·丘丽娜接受《莫斯科共青团报》采访[15],说2010年《俄罗斯联邦粮食战略》所规定的到2020年应完成的一些指标现在已经完成,比如谷物自给率已达95%,食糖自给率达到85%,超过了预期的80%,植物油自给率也达到规定的80%。2015年以来,食品工业年增长率保持在3%[16]以上,其中个别品种表现更亮眼,目前市场上进口猪肉占10%,比上年下降10%,进口禽类占7%,比上年下降12%。但是,像土豆这样的俄罗斯居民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尽管进口比例下降较大,从2015年的80%下降到2016年的40%,但还没有达到粮食战略预期的5%的目标。总体看,农业进口替代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此外,农产品出口增长也非常迅速,普京在2016年国情咨文中也特别提到,农产品出口收入甚至超过了军工产品。
机械和设备生产是进口替代政策实施的重点,年下降11.1%,但2016年增长率达到3. 8%,不过2016年运输工具和设备生产下降了3%。化工产品在加工工业中起到引领作用,2016年增长达到5. 3%。2017年5月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政府进口替代委员会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进口替代的成效好于预计,石油、天然气、机械制造进口比例原计划是56%,现在是45.5%,无线电工业进口比例原计划是69% ,而现在是54%[17]。
从长期观察进口替代的效果,应该看它对俄罗斯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的影响[18]。
从GDP形成结构来看,农林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例扩大相对明显,从2013年的3. 5%到2016年的4.3%,加工行业占比有所上升,但不明显,从2013年的24. 6%上升到2016年的25. 2%,而采掘行业的占比没有变化。2013年以来进口商品总额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3150亿美元至2016年的1820亿美元,2017年前7个月1204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导致俄罗斯外贸总体萎缩。其中,被列入进口替代商品名录的粮农产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项在进口总额中的占比这几年中没有下降,而化工产品进口占比反而有所上升。这些商品进口占比变动不大,说明总体上进口替代产品短期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缺口,但还不能取代市场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从出口结构上看,矿产品出口占比下降明显,与此相对应,进口替代重点部门出口占比都有所上升,比如粮农产品占比从2013年的3. 1%上升到2016年的6. 0%,化工产品从5. 9%上升到7. 3%,机械产品从5. 5%上升到8.5%。不过如前文所说,这可能首先是与矿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有关,短期内还不能判断这些进口替代部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口替代政策的推行还存在诸多争议,但从俄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看,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有助于培育本国产业,启动再工业化,实现产业和经济多样化,从长期看,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没有本国产业的培育和提升,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和参与国际劳动分工都是空谈,也就无法摆脱单一的能源依赖模式。
从上述分析来看,短期上进口替代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看对结构的影响还不明显,能否对俄罗斯结构转型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真正把俄罗斯经济引导到摆脱能源模式稳定增长的轨道还要拭目以待。按照俄工业贸易部的预计,实施进口替代,到2020年前将使俄罗斯各部门的进口从90%下降到50%。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应该会给俄罗斯本国实体部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依然不明朗
评估一个国家的未来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俄罗斯又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几个基本层面的特点还是可以判断的。
第一,从未来较短的时期内,俄罗斯经济会继续摆脱危机的进程,保持较低速的增长。
从本文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到,俄罗斯经济目前已经走出2014年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且已摆脱衰退态势,开始了增长。2017年10月27日,国家杜马一读审议《俄罗斯联邦2018、2019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方案》。根据三个预测方案中的基础方案,预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从2017年的2. 1%逐渐上升到2020年的2. 3 %;根据目标方案,到2020年GDP增速可能达到3. 1 %;根据保守方案,2018年经济增长只有0. 8 %,到2020年增速可能达到1. 5%。俄罗斯的基础方案预测是基于与欧佩克国家及其他产油国达成的限产协议以及西方制裁存续且石油价格保持在40美元以上。保守方案则是考虑到世界石油需求可能萎缩,油价下跌到35美元以下。从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未来几年油价的预测来看,油价可能高于50美元。这样,俄罗斯经济未来几年保持低速增长应该不成问题。
第二,从长期看,俄罗斯经济增长还面临许多挑战,前景依然不明朗。
首先,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距将会继续拉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0年俄罗斯GDP占世界GDP的5%,2000年占2. 4%,以后经济复苏,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回升,2013年占3. 4 %[19]。但是2014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呈现危机和衰退的这三年,经济增长指标分别是0.7%、-2.8%,-0.2%,而世界经济则在持续增长。
《俄罗斯联邦2018、2019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方案》给出的三个方案对未来几年本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期也类似。这意味着,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会继续下降,俄罗斯与世界经济龙头国家的差距会继续拉大。
其次,俄罗斯经济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是难题。
能源依赖问题并不是能轻而易举解决的。政府倡导摆脱能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已经多年,但时至今日,国家预算法案的制定依然是基于对国际油价的评估。这主要是因为:能源部门的超额利润吸引了国内外大量逐利资本,客观上造成其他经济部门投资不足;行业间收入差距巨大,也决定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向;超额石油美元的流入又刺激和支撑了制造业类商品的进口需求,反过来抑制着本国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石油美元”的简单易得培养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惰性,在经济未受到重大冲击、未发生危机的时候,缺乏进行实质性结构调整的动力;而能源业巨头作为经济的基本主体,既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投资分配、外汇调节和财政政策的主导,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影响甚至操控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上述因素在转轨以来这些年始终存在,成为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阻碍。
第三,支撑经济起飞和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缺乏。
从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需要的要素有很多,但是要想实现经济起飞有几个关键的要素:资本、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在今天的俄罗斯这些都是稀缺的。
资本。从俄国自身来说,苏联长期积累的家底在转轨之初那些年的衰退中已经消耗殆尽,普京主政后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能源,但显然极不稳定。俄罗斯居民的储蓄率尽管近年有所恢复,但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因为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吸引的外国投资也有限。
市场。苏联解体,经互会瓦解,俄罗斯失去了独联体、东欧的大市场。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味追求快速、一步到位,完全忽略了对本国生产者的保护,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同时,也扼杀了本国制造的生存空间,使得国内市场,从食品、纺织品等生活必需品到机械制造业产品,被进口商品占领。
人力。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长时间衰退动荡,人口长期处于下降状态,尽管普京执政后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致使人口恢复增长,但目前总人口也只有1. 46亿,在俄罗斯这样广袤的土地上,不存在工业化或者说再工业化的廉价劳动力,而由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俄罗斯官方对移民问题又顾虑重重。
资本、市场、劳动力不足,又由于石油依赖导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居民层面的创新驱动不足,结构性问题解决起来还是很困难。
俄罗斯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强国梦想在此起彼伏的危机中屡屡受挫。经济不兴,何谈强国!而由于前述各种本质性的制约因素,结构性问题依然是难题,已经实行的进口替代政策也有赖于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持久性。从中长期观察俄罗斯经济的前景,还要关注其政治形势的发展。普京执政以来国家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尽管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没能实现,却也保证了俄罗斯经济在不断经受各种国际性的危机冲击下维持了基本的平稳。但是这种政治稳定与普京总统个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手腕有很大关系,如今在平静的政治表象下潜存的各种暗流会否影响到普京后俄罗斯的政治稳定,还有待观察。政治稳定固然不一定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一个陷入政治动荡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Օ徐向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①] 参见徐向梅“乌克兰危机下的俄罗斯政经局势”,《学术前沿》,2015年1月下半期。
[②] 本阶段和下一阶段数据参见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历年经济监测报告,但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作了调整。
[③]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положении России, январь-сентябрь 2017 года.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④] http://economy.gov.ru/mines/about/structure/depmacro/2017310802.
[⑤] 徐向梅:“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多角度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1期。
[⑥] Материалы статкомитета СНГ: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валового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продукта в странах СНГ в 2015 году,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11, Ноября 2016,С.134-148.
[⑦] В.Осьмаков, А.Калинин, О стратеги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5, Май 2017,С.45-59.
[⑧] Мониторинг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ситуации в России:тенденции и вызовы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15(53) Сентябрь 2017 г.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имени Е.Т.Гайдара.
[⑨] 俄经济发展部2016年经济监测报告。
[⑩] 数据来源于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网站。
[1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
[12] 《俄联邦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构想》(2008)、《俄联邦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2009)、《关于禁止和限制在国防和国家安全订货中采购外国产品和服务的规定》(2013)等。参见徐坡岭“俄罗斯进口替代的性质、内容与政策逻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年第3期。
[13]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30 января 2010 г. N 120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Доктрины 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rg.ru/2010/02/03/prod-dok.html.
[14] Перечень мероприятий, направленных на обеспечение стабильног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17 году, http://government.ru/news/26151/.
[15] Импортозамещение удалось: Россия может сама себя прокормить.
[16] 该数据取自俄经济发展部2017年第一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和2016年均为3.1%,2017年预计3.4%。叶莲娜·丘丽娜访谈中给出的2016年指标为2.4%。
[17] 俄经济发展部2016年监测报告。
[18]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Ф: О результатах импортозамецения в 2016 году, http://www. nanonewsnet.ru/news/2017/pravitelstvo-rf-o-rezultatakh-importozameshcheniya-v-2016-godu.
[19] И.Г.Калабеков, Российские реформы в цифрах и фактах.Москва—2010.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УСАКИ.Информация обновлена и дополнена в 2017 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