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新冠疫情亟待国际合作——在中俄媒体圆桌会上的发言

李庆义

 

谈到近年的国际局势和世界大事,“新冠疫情”无疑是最流行的热词。截止今日,这场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全球大流行疾病,已致2.4亿人感染,488余万人死亡。当前,新冠疫情大流行仍处在进行时,新冠病毒变异加快、疫苗免疫效果下降或失效等一系列新威胁已经出现,全球抗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毋庸置疑,作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终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走进历史,成为过去,但疫情冲击所暴露出的问题却发人深思。事态何以至此?其中有几分天灾?几分人祸?为什么貌似强大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在疫情面前如此不堪一击,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能量?为什么大国抗疫合作步履蹒跚?等等。

病毒感染没有无国界,疫情传播不分种族,新冠疫情是一场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它与国际社会遇到的气候变暖等全球公害问题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在人类面临共同威胁和挑战时,各国很容易达成国际合作,形成“全球统一战线”,这应当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的理性选择。然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混乱景象:

一是两大疫情应对策略的对立。纵观目前国际上新冠肺炎防控策略和措施,尽管不同国家具体措施上各有差异,但是按其本质特点来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为阻断策略,也“类SARS防控策略和措施”;二是缓解策略,也称“类大流行流感防控策略和措施”。两类应对策略在立论依据、防控目标、成本效益观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阻断策略立足于控制流行,彻底阻断传播,消除危害,认为采取积极主动防控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直至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虽然短期付出较为重大的代价,但是可以避免在整体上造成更为重大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等损失;而缓解策略则是立足于控制传播,延缓流行速度,减轻总体危害,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和流感大流行一样只可能被减缓,不可能被完全阻断,采取阻断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投入过于巨大、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和损失也极为惨重,得不偿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疫情爆发伊始,两大应对策略的对立就为疫情在全球蔓延埋下祸根,也是时至今日疫情仍然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

二是国际组织作用的弱化。面对疫情冲击,全球性组织如联合国反应迟钝、G20作用有限、G7清谈乏味、世贸组织功能渐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资金捉襟见肘,疫情救助如杯水车薪,本该在抗疫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的世界卫生组织,在关键时刻却显出权威性不足,力不从心,面对大国的干扰束手无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职责。区域性组织如欧盟、非盟、东盟、阿盟、上合等众多地区合作框架也无所作为,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大国间抗击疫情的合作不仅难以开展,还频频出现了与邻为壑、相互拆台、责任转嫁、“脱钩”等乱象面对疫情冲击,整个国际社会非但没有形成“世界抗疫统一战线”,反而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大行其道,甚嚣尘上

三是疫情政治化的干扰。在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灾难与恐慌的人类黑暗时刻,某些常以“世界领导”自诩的国家,不但没有带领其他国家共同抗疫,反而不断甩锅推责,将疫情当作政治手段,在国内迷惑民众捞取政治资本、在国际上蛊惑人心打压他国。在这些国家疫情污名化、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的蓄意操弄下,一个极其严肃的科学问题变成政治角力的工具,不仅导致本国疫情防控节节失守,而且致使大国对立愈演愈烈,国际关系更加紧张,国际抗疫合作步履维艰。正是这些投机政客对疫情的蔑视和误判、对他国的傲慢与偏见,让世界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从疫情爆发伊始就采取了阻断策略。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进而推动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目前,尽管因境外病例输入,中国国内各地仍时常出现零星、散发疫情,但疫情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实践证明,新冠病毒是可以阻断,疫情是可以战胜的。

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中国一直倡导国际合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中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中国坚信,只有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最终战胜新冠疫情,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刻。

当前,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的形势令人担忧,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和唯一选择。无论是阻击病毒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世界各国都安全了,才会有本国的安全,才会有抗疫的最终胜利,这是最简单不过却常被人选择性忽略的道理。

一是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当在协调、统一防控策略有所作为,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进一步蔓延,直到最终阻断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应当制定一个战胜疫情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疫情防控纳入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科学轨道上来,彻底终止一直以来各自为战、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当前条件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十分困难,但国际社会应该明白,今天的不作为,就是对明天的犯罪。

二是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世卫组织应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一系列专业、科学、有效措施,领导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国际社会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国应摒弃歧见、主动作为,积极支持世卫组织开展工作,调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

三是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加大机制内对话交流与政策协调力度,特别是在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生产和分发上加强合作,并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倾斜。

四是坚决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面对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当务之急是团结合作、战胜疫情。人类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种族。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团结起来,摒弃偏见和傲慢,抵制自私自利、“甩锅”推责,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让团结、合作、担当、作为的精神引领全世界人民取得全球抗疫胜利。

五是健全完善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长效融资机制、威胁监测预警与联合响应机制、资源储备和资源配置体系等合作机制,筑牢保障全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坚固防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新冠阴霾笼罩全球、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背景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取得了新成就、新发展,成为大国合作的亮点和样板。俄两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协作,在经贸等多领域中进一步深化合作,两国关系的生命力越来越强,示范效应越来越显著。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均对疫情条件下中俄关系平稳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以来,双方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筑牢彼此战略依托,共同开启了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媒体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战胜新冠疫情亟待国际合作的今天,中俄两国媒体交流、合作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使两国民众了解事件真相,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更能令世界听到中俄两国的声音,扩大中俄两国合作的示范效应,引领世界走出一条合作抗疫的新路。此次“中俄媒体圆桌会议”非常及时,相信它会在提高中俄两国媒体国际传播影响力、促进国际抗疫合作上发挥积极作用,为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创建时间:2021-10-20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