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亚形势新特点和新趋势

1吴宏伟

2020年中亚政治形势仍然保持了整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第三次政权非正常更迭引起世人关注。在抗击新冠疫情同时,中亚国家继续进行政治领域改革。中亚各国经济受疫情影响在困境中蹒跚前行,保民生成为各国首要任务。中亚国家外交体现出变与不变两方面特点:不变的是继续掌握外交政策主导权,俄罗斯仍是中亚地区影响力最大国家,多元外交还是各国外交基本方针;变的是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大国在中亚的合作与竞争呈加强的趋势,尤为需要重视的是中国成为美国中亚新战略重点防范和排挤的目标之一。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中亚各国也没能避免。2020年中亚国家虽然遇到的困难也比以往更多更大,但在各国政府领导下广大民众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逐渐开始摆脱危机,正在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2020年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政治形势整体稳定局部动荡

政治形势整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是中亚国家独立以来的显著特点,2020年也不例外。由于疫情及限制措施,政府和民众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疫情和保民生方面。往年备受关注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也不再是重点问题,虽然关于恐怖袭击的报道不多,但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仍然是威胁中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2020年中亚最突出政治事件是吉尔吉斯斯坦因议会选举出现动荡,最终以政权更迭收场,但对整个地区安全与稳定影响有限。总体看,2020年中亚各国都把国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政治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

(一)继续推进政治改革

2020年,中亚国家涉及到政治领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基本没有变化,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主要是对政府机构及政策进行一定改革,吉尔吉斯斯坦则从领导人到国家政治体制都发生巨大变革。

以2016年米尔济约耶夫担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为节点,以托卡耶夫2019年接任哈萨克斯坦总统为契机,以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又一次政权更迭为助燃剂,中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或自愿,或被动,正在进行新一轮政治领域改革与现代化进程。

乌兹别克斯坦在2020年继续深化政治和经济改革,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打通行政梗阻,为经济社会发展扫清障碍,通过机构拆分、整合、取消和重建等方式,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哈萨克斯坦的政治改革有自己的特点。2019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把权力交给继任者托卡耶夫。纳扎尔巴耶夫退而不休,作为首任总统和民族领袖继续担任执政党“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主席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参与国家管理。有人把这种体制称作双领导人模式,这从机制上保证了国家主要政策和发展方向的连续性。同时,这也增加了托卡耶夫自主治理国家的难度。托卡耶夫执政后继续推动政治改革,特别是2020年是其执政第二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政治改革重点之一是政府机构改革,包括新组建直属总统的战略规划和改革署,由其统筹指导国家机构的改革。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提高国家机构办公效率也是主要改革内容。为了提高改革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托卡耶夫指示下设立了两个新的重要机构。2019年7月组建社会信任国家理事会,主要由功勋人士、政党、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在第二次会议上宣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2020年5至6月哈议会通过7项法案,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信任会议框架下宣布的一揽子政治改革。通过的法案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提高了政党的地位和青年及妇女的参政积极性。第二个机构是在2020年9月14日组建了总统直属最高改革委员会,托卡耶夫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前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苏马·查克拉巴蒂出任副主席。托卡耶夫建议在该委员会下成立6个关键领域改革工作组,分别负责研究制定高效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司法与执法系统的改革问题、推动社会领域重建、经济多元化、解决商业协调问题和研究解决国家现代化管理与公共服务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体制在2020年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革完全以被动和暴力方式完成,可以看作是独立以来对国家体制和发展道路不断探索的继续。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第二次政权非正常更迭后,吉国政治精英推动通过全民公决使国家政治体制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然而10年过去了,议会制并没有给吉带来发展与繁荣,政府更换频繁,社会矛盾依旧尖锐。2020年更是因为议会选举无法平衡各派利益而发生大规模冲突,导致议会选举无效,政府辞职,总统下台。然后又是全民公决,修改宪法,国家体制再次由议会制回归总统制。

(二)大力发展主体民族传统文化

中亚各国都将发展和传承主体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2020年在这方面受俄罗斯和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哈萨克斯坦尤为突出,也具有代表性。为发扬传统文化,哈在2020年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一是为纪念哈著名诗人阿拜诞辰175周年,宣传阿拜,传播阿拜思想,在精神文明复兴国家规划框架下出版了阿拜文集英文版和法文版,哈驻捷克大使馆与国家图书馆10月29日联合举办《阿拜箴言录》捷克语版在线首发仪式,在哈新闻和社会发展部、同胞基金会和外交部的支持下,世界哈萨克人协会在德国首都柏林开设了阿拜哈萨克文化—商业中心。二是举行了庆祝阿里·法拉比诞辰1150周年活动,用哈萨克文出版了阿尔·法拉比百科全书。三是在精神文明复兴计划的框架内,哈萨克文学作品被译成联合国的6种通用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哈萨克文学和文化。四是哈阿伊马诺夫哈萨克电影制片厂10月14日发布消息,将正式启动史诗电影《哈斯木汗》拍摄工作。

(三)议会与总统选举成为国家安全稳定风向标

由于独联体地区政治骚乱和政府及领导人更迭往往都是在议会或总统选举期间发生,所以议会与总统选举能不能顺利举行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治理国家能力以及国家安全稳定的风向标。

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举行了议会和总统选举。其中,乌议会和塔总统选举顺利举行。而在吉议会选举引发重大政治与安全危机,成为2020年中亚最大热点问题。

乌议会下院选举从2019年12月持续到2020年1月。2019年12月22日举行议会下院第一轮选举,产生了150名议员中的128名。2020年1月5日又举行了第二轮投票。在新一届立法院中,自由民主党获53席、“民族复兴”民主党获36席、“公正”社会民主党获24席、人民民主党获22席、生态党获15席。这些政党都是经过合法登记并支持总统和政府的政党。

塔在2020年10月11日举行总统选举,正如专家预料那样,拉赫蒙毫无悬念顺利高票当选,并于10月30日举行了隆重就职典礼。

动乱给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使原本就因新冠疫情而困难重重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1月10日,吉提前举行总统大选。这次总统选举与重新确定国家政体的全民公决同时举行。结果扎帕罗夫高票当选,总统制也得到选民支持,表达出广大民众对现状极为不满和寻求政治变革的急迫心情。这意味在推翻阿卡耶夫、巴基耶夫后吉在国家政体与发展道路方面所进行的探索遭遇重大挫折,又重新回到起点。2021年上半年,吉将在合适时间重新举行议会选举。未来扎帕罗夫能不能带领吉走出困境,国家能不能摆脱周期性动乱魔咒,议会再次选举时能不能顺利举行,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二、经济在困境中前行

2020年中亚各国都遭受新冠疫情突然袭击,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断绝与其他国家航空及陆地联系、暂停一切大型活动等一系列严厉措施,民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从相关数据看,旅游业、餐饮、酒店、娱乐等行业受影响较大,农业受影响较少。对外贸易只有塔吉克斯坦出现正增长,其他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当属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其次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疫情给中亚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1.新冠疫情对中亚国家影响程度不同

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属于疫情比较严重国家,全年情况都比较严重。根据中国驻哈使馆资料,截至12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为154720例, 累计治愈142475例,死亡2284例。同期,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具有新冠肺炎症状的肺炎病例(疑似病例)45723例,死亡499例,而全国人口1887.7万(截至2021年1月)。

吉尔吉斯斯坦2020年疫情一直比较严重。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1156例,累计死亡1356人,累计治愈76148例。截止到2020年6月1日,全国常住人口为656.37万人。10月议会选举后发生的大规模集会游行也是导致吉疫情继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据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资料,至2020年11月11日,塔吉克斯坦累计确诊11456例,死亡86人。截至2018年12月26日全国910万人。侨汇是塔重要外汇来源,2020年上半年有12.98万公民出国务工,同比减少57%。肉、蛋、奶、糖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

乌兹别克斯坦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有好转趋势。至2020年12月31日,乌累计确诊病例77126例;累计死亡612例;累计治愈75112例。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乌就业、居民收入和福利大幅减少。4月份受影响最严重,居民工资收入减少40%。疫情期间,就业岗位减少最多的行业为旅游、休闲和娱乐业(同比减少95%),酒吧和餐饮业(减少91%),即使受影响最小的行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也超过了50%。

在公布相关数据的中亚四国中,塔吉克斯坦疫情状况最为乐观。2021年1月26日拉赫蒙总统在向议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宣布已经在塔吉克斯坦彻底消灭新冠病毒。

2.制定反危机计划,实施反危机措施

疫情发生后中亚各国很快都相继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制定反危机计划,设立反危机基金,成立疫情应对指挥机构,出台严厉应对措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在第一时间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国家特别委员会或应对新冠病毒专门指挥部。土库曼斯坦尚未见到更多新冠疫情信息,不过土政府为应对和防范新冠疫情也出台了很多措施。

哈从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后又延期至5月11日。乌3月16日也进入紧急状态,停止一切大型聚集活动 。吉宣布3月24日进入国家紧急状态,4月上旬批准反危机短期计划,主要包括保障食品安全和减轻企业负担、税收和水电费等缴纳时限宽限3个月等。土在疫情期间制定了《2020~2021年计划》,重点是促进投资和出口,投资优先方向是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哈总统托卡耶夫2020年10月7日主持召开应对第二波疫情工作会议,要求政府和央行制定应对新一波疫情的一揽子方案。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11月2日通过一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计划。

应对疫情需要有足够资金为各项反危机措施提供保障和支持。疫情发生后,中亚国家纷纷设立反危机基金,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哈为疫情期间无收入的450多万公民提供了每人42500坚戈的援助(计4500多亿坚戈),央行2020年累计筹资2.3万亿坚戈(约合55.7亿美元)。乌2020年3月建立了10万亿苏姆的反危机基金,向国有企业和50万个企业实体以及近800万公民提供了实际援助,总额达66万亿苏姆。政府还为大约10万在境外生活困难的本国公民提供了帮助,有超过80万低收入家庭获得了超过1万亿苏姆的财政支持。吉抗疫资金主要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发展基金和国际金融机构。

3.加强国际合作

在困难时期,中亚国家在积极自救情况下也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给中亚国家提供帮助,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向中亚国家提供资金和抗疫物资。在中国武汉抗疫初期,中亚国家向中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亚国家疫情严重后中国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疫情严重国家捐款捐物。中国政府还向哈、乌、吉、塔等国派遣了抗疫医疗专家组或联合工作组。根据中国驻塔使馆商务处网站资料,2020年有62个国家向塔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达5580万美元,主要是药品、医疗设备和食品、医疗用品等,食品以面粉和植物油为主。其中最大援助国是中国,约占援助总额的37.3%,第二是俄罗斯(占8.5%),第三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各占7.6%)。

二)各国经济克服困难先抑后扬

2020年中亚经济受新冠肺炎影响较大,遇到的困难近年来比较罕见。世界银行2020年10月7日发布《欧洲与中亚经济综述:COVID-19与人力资本》报告,指出2020年中亚国家经济将萎缩1.7%。报告称,2020年哈经济将衰退2.5%,吉为-5.5%。塔乌两国虽能避免衰退,但预计其GDP增速不大,塔将增长1.6%(去年为7.5%),乌将增长0.6%(上年为5.6%)。由于中亚各国经济体量不同,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措施不同,新冠疫情给各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互有差别。下面以2020年1月至9月为一个时间段,以2020年全年为第二个时间段,对中亚国家一些经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中亚各国2020年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商务处网站资料,哈2020年1~9月GDP下滑2.8%,1~9月哈固定资产投资为8.29万亿坚戈,同比下降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15万亿坚戈,同比下降6.8%;原油产量5527.07万吨,同比下降4.9%;农业总产值为4.4179万亿坚戈,同比增长5%;建筑工程(服务)业产值3.233万亿坚戈,同比增长10.9%。以上数据中只有农业和建筑业实现增长,其他行业都有下降。从2020年公布数据看,哈全年GDP实际下降2.6%,其中服务业下滑5.6%。实体经济部门则增长2%,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年看上半年下降幅度较大,9月以后下降幅度收窄。从全年情况看,实体经济活跃度增长缓慢,需求低迷、工业品价格增长缓慢,财务状况不良企业数量增多。全年哈本币贬值幅度也较大。

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1~9月经济同比增长0.4%。其中,工业下降2.7%,农业增长3.4%,服务业增长1.8%,建筑业增长8.8%,零售业下降0.2%。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较2019年增长1.6%。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为发展经济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专门成立创新发展部等专职部门;制定专门经济发展规划;成立花拉子模、乌尔古特、吉日杜万、浩罕4个新的自由经济区;大幅改善国内经商环境;对外加强与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寻求支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包括对接涉及农产品、机械制造等数十个领域的百余项国际标准;推动外汇改革,实现双轨并轨和不受数额限制自由兑换外币。这些措施效果比较明显,2020年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经济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吉尔吉斯斯坦在中亚五国中经济受影响最大,而且经受了新冠疫情和社会动荡双重打击。根据中国驻吉商务处网站数据,2020年1~9月吉GDP总额为4002.21亿索姆,约合50.41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中工业下降1.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4.7%,批发零售下降16.2%,酒店餐饮下降45.4%。在众多行业中,只有农业增长了2.1%。1~9月通胀率为5.4%。1~9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98亿美元,同比下降30.9%。同期侨汇收入17.29亿美元,同比减少4.63亿美元,其中来自俄罗斯的侨汇占比约为98%。吉的侨汇主要用于基本消费,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大。从全年数据看,2020年GDP约为77亿美元,同比下降8.6%,如果不包括库木托尔金矿,则下降9%。情况显示即使在第四季度,吉经济也没有好转,而是下降更多。2020年吉外汇市场波动较大,美元单边持续升值。受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当然还是民众生活。有数据显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吉平均月工资最低,仅为225美元。

2020年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济取得了不错成绩。塔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5亿索莫尼,比2019年减少3%,实际增长4.5%,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6%。土2020年GDP增长5.9%。其中,工业同比增加3.3%,贸易增长15.1%,运输和通讯增长4.7%。从数据看,土是2020年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其次是塔、乌。

(三)对外贸易受影响巨大

2020年中亚国家对外贸易也受到闭关锁国影响,贸易额普遍下滑严重。同样比较主要来自商务部相关网站的两组数据。一组是2020年1~9月数据,另一组是2020年全年数据。土库曼斯坦缺少相关数据。

1~9月哈萨克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贸易额为1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1.6%。另据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哈对外贸易总额为8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下降19.1%;进口下降4.1%,贸易顺差虽然达到88.5亿美元,但同比却缩减幅度相当大。2020年中国为哈最大出口国。

据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商务处网站资料,乌1~9月外贸额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下降6%,进口下降16.5%。据乌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2020年乌外贸额为362.99亿美元,同比下降13.1%,贸易逆差为60.43亿美元。2020年中国继续是乌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塔吉克斯坦外贸情况有自己特点。据塔统计署数据,2020年前8个月,塔对外贸易额达到30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0%,进口20亿美元,同比减少5.7%。虽然有新冠疫情影响,但1~8月贸易额不降反增。据中国驻塔使馆商务处网站资料,2020年塔全年对外贸易达到45.5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0.8%。塔主要出口国为瑞士、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主要进口国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

据吉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下降1.1%,进口下降26.2%。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1~9月中哈贸易额是156.58亿美元,同比下降0.7%;中吉贸易额为24.25亿美元,同比下降44.6%;中塔贸易额为8.14亿美元,同比下降26.1%;中土贸易额为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26.8%;中乌贸易额为46.66亿美元,同比下降1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大的是中吉贸易,下降幅度最小的是中哈贸易。2020年中国对哈贸易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中国对塔、吉两国出口和进口都出现大幅下降;中国对土、乌两国是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

(四)数字经济和过境运输通道建设成经济新增长点

独立以后中亚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各有所别。有的注重发展水电,如塔、吉;有的注重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如哈、乌、土。这些都属于传统业态形式。近年来,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作为新的业态形式开始受到中亚越来越大重视,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当地生产和民众生活。同时由于中亚所处特殊地理位置,中亚各国都不约而同大力发展过境运输经济,积极参与建设连接中国与欧洲、西亚、俄罗斯的东西交通走廊以及通过阿富汗连接中国、俄罗斯、中亚与南亚巴基斯坦、印度的南北运输通道。这两件事都与中国有关,值得关注。

1.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数字经济是随着互联网普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经济形式,很快受到中亚国家重视并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亚各国都将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犹如催化剂一般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在中亚各国的发展。各国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和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线上交易和互联网支付受到热烈欢迎。

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强调发展科技和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性,宣布2020年为“科学、教育和数字经济发展年”,并于5月11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广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问题,要求在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塔工商会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委员会,土则在实施2019至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构想并研究制定《2020~2025年科学领域向数字体系转型规划》草案。而吉在2019年就确定当年为“国家区域发展和数字化年”,2020年又被宣布为“区域发展、数字化和资助儿童年”。

数字经济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如哈制定的《数字哈萨克斯坦》规划制定了10个优先发展的方向:社会关系数字化;建立能源和产业“工业4.0”技术平台;建立农业科技平台(AgriTech);建立电子政务技术平台(GovTech);保障高质量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打造“智慧城市”技术平台(Smart City);开发公共安全数字化工具;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和电子商务;发展人工智能;建立创新生态体系。规划重点是改进国家机关工作、改善医疗和教育体系、开发金融科技、打造智慧城市、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

2.过境运输通道建设成为国际合作重点领域

中亚国家都把过境运输作为重点推动的国际合作领域,提出的很多国际合作项目建议都与此有关,这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当前中亚现有的运输通道以及计划中未来的交通运输走廊多与中国有关,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到目前为止,中国从陆上输往欧洲的货物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哈萨克斯坦这条通道,哈从中获得不菲的收益。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还有两条重要通道需要加紧建设,一是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二是开通中国—中亚—西亚新交通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交通走廊建设中最受关注的是中吉乌铁路项目。早在1997年,中国就与吉乌两国开始筹划修建从喀什经奥什到安集延的第二条中国—中亚铁路大通道,但由于吉国内局势变化频繁,南北线路走向分歧以及在融资方式和轨距等技术标准问题上参与方未能达成一致,导致项目迟迟无法上马。多年来吉乌两国一直都在为这一项目尽早动工而努力,中吉乌铁路成为上合组织元首峰会及双多边领导人会晤时常常讨论的话题。近年来吉又把俄拉入,使本来就困难重重的项目变得更加复杂。虽然项目没有取得进展,但也说明中亚国家对发展过境运输经济的重视。2021年3月吉新任总统扎帕罗夫再次强调,修建中吉乌跨国铁路是吉对外合作的优先项目。

土库曼斯坦提出过多项在中亚和里海地区建设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议,表示要积极参与国际过境运输走廊建设。土积极参与建设的过境运输走廊有两条。一条是“里海—黑海”过境运输走廊,另一条是连接阿富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五国的“青金石”运输走廊。2020年,土与很多国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提出中亚统一交通体系构想。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第75届联大演讲时提出建立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中心的倡议。乌投资和外贸部在《联合国中亚经济体特别方案》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相关计划框架下正研究制定中亚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中心构想。该中心旨在协调实施前景合作项目,提高中亚地区交通物流潜力,解决阻碍地区和国际货物运输进一步发展的系统性问题,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并提高地区福祉。同时,通过实施具战略意义的交通物流领域区域性计划和文件,使中亚地区交通网形成统一交通体系。

三、多元仍是中亚国家外交政策基础

2020年中亚国家外交呈现变与不变两方面特点:不变的是国际合作仍然是中亚地区主旋律,俄罗斯仍然是中亚国家最重要合作伙伴,多元外交仍然是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中亚国家继续把握着对外关系的主动权,周边国家仍然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点方向;变化的是中亚周边环境更加复杂,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突厥语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更上一层楼,世界主要国家在中亚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竞争趋于激烈,美国中亚战略将只防范和排挤俄罗斯扩大到针对中俄两国。

(一)对外关系从注重区域内到内外兼顾

多元外交一直是中亚国家的传统。2016年米尔济约耶夫出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与以往中亚国家领导人首次出访均选择域外重要国家不同,他首次出访就选择中亚邻国土库曼斯坦,同时将与中亚周边国家关系置于外交优先方向。在乌带动下,中亚国家关系明显改善,领导人互访频繁,上下游国家矛盾缓解,边界划分取得进展,不包括区域外国家的领导人对话机制开始形成。

2020年中亚国家继续重视周边国家,但与域外大国关系也在明显加强。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美国、欧盟、中国、土耳其、印度、伊斯兰国家等都保持了良好关系,显示多元外交仍然是中亚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同时,俄罗斯仍是中亚国家最重要和最优先外交方向。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取得进一步发展,以及俄罗斯在结束第二次纳卡战争和吉尔吉斯斯坦第三次政权非正常更迭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都表明,俄罗斯仍然在中亚地区保持着强大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区域一体化进程出现多头并进趋势

近年,中亚地区一体化一直是热门话题。从2020年情况看有三个一体化趋势值得重视,一是中亚区域一体化,二是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一体化,三是突厥世界一体化。

自2016年米尔济约耶夫任总统并将中亚国家列为首要外交方向后,中亚国家关系正常化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2018年中亚国家领导人举行10年来首次会晤,同意全方位扩大合作。外界反响热烈,将其称为中亚一体化的开始,但中亚国家自己对中亚一体化概念表现较为谨慎。2019年11月第二次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塔什干举行后,2020年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未能举行第三次会议。进入2021年中亚国家开始公开谈论中亚一体化议题,乌、土年内召开中亚一体化问题研讨会。吉新总统扎帕罗夫2021年3月1日接受哈通社专访时表示,将提议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会议中讨论中亚一体化问题。

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区域一体化2020年在俄罗斯推动下继续深化。除了机制化不断完善、联盟内法律法规不断推出、不同行业统一大市场按计划建立以外,欧亚经济联盟取得的又一巨大突破是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可以预见,俄下一步将说服乌成为正式成员并拉拢塔也加入其中,从而使整个中亚地区都纳入俄能够直接影响和控制的范围。

突厥语国家一体化是能够引起学术界强烈关注的新话题。土耳其最初计划建立突厥语国家联盟,这点与一些中亚突厥语国家有明显分歧,最终成立了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地区一体化中的重要力量。现有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正式成员。2019年9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向突厥语国家合作组织秘书处提交了加入该组织的正式申请文件。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突厥议会正式成员,将是突厥世界一体化和突厥语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的新里程碑。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部长成吉斯·阿伊达尔别科夫表示,突厥议会成员国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并希望乌兹别克斯坦的加入对土库曼斯坦起到借鉴作用。2019年10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作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国的代表,正式出席了在巴库举行的第七次突厥语国家元首峰会。从历届突厥语国家元首峰会以及成员国合作情况看,突厥语国家合作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经济两大领域。文化合作主要是对突厥历史进行研究和编写历史教科书。政治层面合作除了土耳其以外,其他成员国兴趣不大。经济层面合作是成员国现实需求,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合作机制及平台对中亚国家吸引力更大。

(三)世界主要国家在中亚合作与竞争有加剧趋势

近年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地位在进一步提高,世界主要国家在中亚地区合作在加强,竞争趋于激烈。有两个重要事件能够说明这方面问题。

1.欧盟和美国都出台了中亚新战略

欧盟接连出台中亚战略显示欧盟对中亚地区的重视,显示中亚在欧盟对外战略中地位在不断提升。现在的欧盟中亚战略是2019年提出的。2019年5月15日欧盟正式发布《欧盟与中亚:打造更加坚实伙伴关系的新机遇》战略性文件。在2019年7月第15届欧盟与中亚国家外长会议上欧盟向中亚国家代表提供了这份文件。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于稳定性问题,包括法制、安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教育、青年等。第二部分是关于中亚地区发展与繁荣问题。新战略特别关注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和区域合作,关注中亚地区民主、人权与法制,国家治理能力提高,消除腐败,应对有组织犯罪等一系列挑战。文件表明欧盟战略目标是与中亚国家建立更加坚实、现代、开放的伙伴关系,实现中亚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真正接轨,把中亚地区打造成繁荣、可持续、具有弹性与互联互通的政治经济空间。文件指出未来欧盟与中亚之间三个优先合作方向:一是提升中亚国家应对内外部挑战和推进改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支持中亚国家经济现代化,推动地区经济合作和对年轻人投资;三是强化现有伙伴关系构架,加强政治对话与公民社会建设。

美国2015年曾提出过中亚战略,2020年美国又制定了《美国的中亚战略(2019~2025)》,把中亚定位成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区域。文件明确阐述了美国在中亚地区主要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战略利益包括:使中亚各国自由追求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把中亚建成稳定和繁荣的地区;经济上保持对外开放;建立民主制度、实施法治、尊重人权;协助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促进能源安全及世界的经济繁荣。美国的中亚战略目标是:支持和加强中亚各国以及整个地区的主权和独立;减少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扩大并维持对阿富汗稳定的支持;鼓励中亚与阿富汗互联互通;推进法治改革和尊重人权;促进美国在中亚的投资和发展。虽然该战略是特朗普政府制定,但拜登执政后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欧美相继推出中亚新战略,显示中亚地区在西方国家全球战略中重要性大幅增加。作为西方阵营的组成部分,欧盟与美国的中亚战略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是支持中亚国家主权独立与对外开放,帮助中亚国家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推动中亚国家进一步走向民主化和现代化。特别是对中亚各国进行民主改造和增强中亚国家独立性使其摆脱俄罗斯的控制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不同点是欧盟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与中亚国家关系及对中亚国家自身进行改造,同时也为欧盟与包括中国在内第三方在中亚共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空间。而美国更加强调与中亚国家合作要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包括协助美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打击恐怖主义、为阿富汗战争提供支持以及保护美国在中亚政治经济利益。美欧同时出台了中亚战略表明西方在充分改造吸纳东欧地区后,下一个目标已经集中在中亚,其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激烈竞争已经开始。

2.世界主要国家都与中亚五国建立“C5+1”外长会晤机制

至2020年,俄罗斯、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印度等国都与中亚五国建立了 “C5+1”外长会晤机制。

美国与中亚国家2020年2月3日在“中亚五国+美国”外长会晤机制下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与会各方就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阿富汗局势交换意见。这是2020年在中亚举行的唯一一次线下外长会议。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2020年10月15日在“中亚五国+俄罗斯”机制下通过视频方式举行第三次外长会议。会议讨论了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人文等领域重要合作问题,通过了关于合作战略方向的声明。

欧盟与中亚国家2020年6月12日在“中亚五国+欧盟”外长会晤机制下举行视频会议,重点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欧盟与中亚合作问题。

中国与中亚国家2020年7月16日在“中亚五国+中国”外长会晤机制框架下以视频方式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日本与中亚国家2020年8月11日在“中亚五国+日本”外长对话机制下举行非例行视频会议。

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各国外长会议每年如期举行,表明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用心维护和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这让人看到中亚近年来一个明显变化,即从过去的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这也表明,在未来国际关系及大国竞争中,中亚国家打算掌握自己国家命运,从地区问题入手解决国内问题,以协调本地区国家关系来带动协调与世界的关系。


[1] Ο 吴宏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创建时间:2021-05-08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