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成为欧盟能源地缘冲突场所
Օ李少捷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如果说黑山被拉入北约被称为“大西洋主义”的胜利、俄罗斯失分的话,那么,“土耳其溪”重启则称得上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俄罗斯的得分和美国的失败。由此可见,未来“土耳其溪”在巴尔干半岛的进程仍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美国、欧盟、俄罗斯及土耳其四大国际势力在巴尔干的利益博弈还在继续,胜负难分。
“土耳其溪”方案应运而生
2014年爆发乌克兰危机后,欧盟开始全面制裁和封杀俄罗斯,不顾一切后果宣布停止“南溪”天然气项目建设。
在2015年11月中旬的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作为东道国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商定,继续实施“土耳其溪”方案。
2015年12月,埃尔多安总统访问莫斯科,与俄方商定尽快实施“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协议。2016年10月在伊斯坦布尔正式签订铺设“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签下这个项目被认为对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土耳其溪”,实际上是包括两条天然气管线,每条的年输送能力为157. 5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第一条管道的天然气完全供土耳其国内市场需要,土耳其希望到2020年达到每年输送14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穿过黑海海底从俄罗斯领土到达土耳其。第二条管道的运输能力与第一条基本相同。它在土耳其领土上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运输公司和土耳其Botas公司平均参股(各占50%的股份)共同建设,而在土耳其领土之外由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100%持股)建设。如果俄罗斯不能事先与欧盟签订相关的协议,就无法从土耳其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也就是说,“土耳其溪”的年设计能力约为315亿立方米(包括两条管线),总造价预计为114亿欧元。
由于“南溪”胎死腹中,俄罗斯急需从欧盟的南部边界打开缺口。“土耳其溪”正是恰当的选择,它将使俄罗斯的天然气从土耳其进入希腊,转运到欧盟在亚得里亚海的天然气过境管道。这条管道土耳其至希腊的天然气每年可以输送60亿立方米,还存在扩大输送的潜力。土耳其至希腊的天然气管道一旦建成,从希腊至保加利亚将铺设新的管道。俄罗斯希望突破欧盟的南部边界,将天然气输往欧洲用户。选择这个区域,俄罗斯有更长远的目标,就是未来伊拉克、伊朗和地中海新开发的油气都可以从这里输往欧洲。
俄罗斯选择“土耳其溪”可以避开目前的乌克兰风险区。因为目前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遏制政策”和全面制裁政策以及唆使乌克兰反俄的政策,都不利于俄罗斯天然气继续穿越乌克兰。特别是在当前土耳其与欧盟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俄罗斯巧妙地把俄罗斯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变成了俄罗斯一欧盟一土耳其三角关系,力图形成“能源三角”。
对土耳其来说,签订“土耳其溪”项目,有利于改善土俄关系和促使土耳其成为巴尔干的能源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讲,土耳其正是及时利用了俄乌能源危机的有利时机。俄罗斯每年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是1600亿立方米,土耳其每年需要270亿立方米,仅次于德国,在欧洲占接受俄罗斯天然气的第二位。有了“土耳其溪”之后,土耳其就不再是单纯的俄罗斯天然气消费国,而变成了俄罗斯天然气的消费和出口国(实际上是转口)。土耳其地理上接近俄罗斯,在能源上又取得了主动,从而增加了它与欧盟讨价还价的筹码。
“土耳其溪”项目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谈判,但后来因欧盟借口乌克兰危机制裁俄罗斯而冻结。同时,欧盟将努力促使穿越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之间的阿纳托利亚的“塔纳普”(“Танап”)天然气管道早日建成,该管道将向“特斯拉”管线和穿越里海的天然气管道提供天然气,即将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往土耳其。欧盟还批准了几个与土耳其相关的能源项目。这样,土耳其将成为欧洲天然气输送和转运中心。“土耳其溪”将与“特斯拉”天然气管道连接,将管线延长至土耳其边境,将天然气输送到希腊和遥远的奥地利。
俄罗斯与土耳其正在谈判中的土耳其项目正是要穿过黑海,与原先的“南溪”管线走向基本重合。“南溪”天然气项目原来的设计是4根管线,年输送能力为630亿立方米,在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分为两条管道。保加利亚管道除运送俄罗斯的天然气外,还可以汇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当地的天然气以及通过TANAP和TAP管线输送来自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如果这个方案成立,可以称保加利亚管道为“巴尔干”管道。俄罗斯的天然气通过的是保加利亚国营的管线,属保加利亚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按照“南溪”原来的计划,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保加利亚天然气运输公司各拥有50%的股份。
然而,2014年保加利亚在美国和欧盟的施压下拒绝了“南溪”管道项目,这迫使俄罗斯和土耳其签署新的能源项目——“土耳其溪”。
巴尔干国家对重启“土耳其溪”项目多有期待
能源缺乏是巴尔干地区的薄弱环节。该地区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多有期待。由于美国和欧盟的“非建设性立场”,俄罗斯力挺的“南溪”天然气管道,如同欧盟主导的“纳布科”管道一样,均胎死腹中。这使巴尔干国家感到失望。2014年12月,俄罗斯在确认放弃“南溪”天然气管道的同时,宣布建设一条从俄罗斯经黑海通往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即“土耳其溪”。它将延伸至希腊,成为南欧新的天然气“中转枢纽”,其中途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等巴尔干国家。
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后,“土耳其溪”项目被搁置。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普京总统审时度势,趁机修补俄土关系,致使土走上“远西近俄”之路。这样,时隔半年多,“土耳其溪”复活重启。俄土达成的有关“土耳其溪”项目的政府间协议框架商定,将于2019年12月底同时启用该天然气管道的两条管线。
对俄罗斯而言,重启“土耳其溪”可使普京南下的能源外交遭遇波折后终于能够延续,有利于俄罗斯打破西方制裁包围。它对巴尔干国家来说,则求之不得。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能感觉到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对该项目的兴趣。塞尔维亚外长达契奇指出,贝尔格莱德有意参加“土耳其溪”项目,重申塞致力于与俄继续合作。斯洛文尼亚等国也都表示欢迎“土耳其溪”重启。
实际上,一些曾经签署“南溪”管道协议的巴尔干国家均对“土耳其溪”非常期待。塞尔维亚、马其顿、匈牙利、希腊和土耳其等国早就签署了支持“土耳其溪”管道的联合声明,认为该项目有益于能源来源多元化,商业上可行,将对欧洲的整体能源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表示,将共同支持该项目在中欧及东南欧地区的建设,同时呼吁欧盟对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援助。
保加利亚政府的态度更加积极。它立即与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联系,希望在保加利亚土地上建立天然气配给中心,原因是保加利亚的管线是比较完善的系统,可以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天然气。保加利亚天然气运输公司领导人马上访问了莫斯科,商量将俄罗斯“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穿过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亚瓦尔纳。这样,保加利亚就重新参与天然气过境能源地缘政治游戏[1]。
俄罗斯为什么要停止穿越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与乌克兰签订的天然气管道过境协议的有效期到2019年底。近两年,俄罗斯政府和天然气运输公司多次发声,协议到期后不再延期。欧盟站在乌克兰的立场上威胁俄罗斯说,如果俄罗斯不再使用乌克兰管道,它输往欧洲和土耳其的天然气将减少43%,将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
俄罗斯主意已定,有它的理由。早在2012年一家德国公司Ferrstaal就对俄罗斯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过评估,认为要使目前的管道和储气设施大规模现代化,大约需要53亿美元。到了2017年或以后,改造费用肯定会更高。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领导人强调说,即便是基辅出现亲俄罗斯的政权,也不会冒险投资使乌克兰的管道现代化。所以,俄罗斯不愿意继续在乌克兰进行“政治投资”,因而选择修建像“土耳其溪”和“北溪—2”这样的新项目。
2016年1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延伸“北溪”至中欧的“Opal”天然气管线。“北溪—2”输送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为了建设“北溪—2”,欧洲各大公司的投人已超过45亿欧元(总造价预计为99亿欧元)。
这意味着不管欧盟怎么制裁俄罗斯,但它仍希望得到后者的天然气,而且认为继续保留乌克兰境内的过境管道并不现实,欧盟的投资商也不愿“从政治上考量”,到乌克兰冒险投资。因为他们对2005年的“事件”记忆犹新。那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给乌克兰5亿欧元专项贷款(原计划增加至10亿欧元),用于天然气管道现代化。但这笔钱很快就进入了地方寡头的私人腰包,德国只好放弃这个项目,再也不愿继续为乌克兰境内的管线现代化投资。
显然,无论俄罗斯还是欧盟,都对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线现代化失去了信心。俄罗斯清楚,停止穿越乌克兰天然气管道,将损害它的经济,但损失绝不是欧盟所预测的那么高。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指出,2015年和2016年每年通过乌克兰天然气管道输送欧洲的天然气是671亿立方米。同一时期,“北溪”的运送能力是每年550亿立方米,至今只使用了“北溪”55%的潜力。因此,欧盟委员会提出增加供气量的决议,俄罗斯可以通过开发“北溪”的潜力,每年再增加180亿立方米。这样,俄罗斯天然气不从乌克兰管线过境,而只使用“Opal”延伸管道,也完全可以达到欧盟的供气要求。
如果加上“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将进一步增加欧洲市场的天然气数量。预计该管道建成后,到2025年俄罗斯输往欧洲用户的天然气可以增长25 %,达到每年700亿—800亿立方米。
“土耳其溪”面临的前景与挑战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到2020年之前建成“土耳其溪”的第一条管道是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只涉及土俄两国。至于第二条管道问题就多了,它涉及向东南欧国家和意大利供气,首先俄罗斯必须与欧盟达成多项协议,尤其是与欧盟委员会解决法律障碍方面的问题,才能实施这条管道的项目。
因此,“土耳其溪”的命运依然多舛。这里存在几种可能性[2]。
第一种可能性,“土耳其溪”铺设第二条管道之前,欧盟对“北溪—2”方案做出让步,同意俄罗斯天然气进入“Opal”管线。这样,“北溪—2”加上“土耳其溪”的第一条管道的天然气输送能力就完全可以取代过境乌克兰管道的输送能力。欧盟方面认为,如果只铺设“土耳其溪”的第一条管道,那土俄天然气协议就变成了穿越黑海海底的、现存的“兰溪”管道,它就可以满足土耳其国内的消费。“土耳其溪”实际上就没有必要实施了。这是欧盟的一种策略。
第二种可能性,“土耳其溪”继续按协议分为两条天然气管道。为此,俄罗斯人必须说服欧盟就“土耳其溪”的第二条管道达成一系列协议之后,才有可能;同时,土耳其也只是一条天然气过境走廊,而不是中转中心。目前,土耳其已经是阿塞拜疆天然气过境的走廊,是“TANAP”项目的一部分。它也将是俄罗斯天然气过境的一个走廊而已。还有,“土耳其溪”管道目前关于天然气价格的形成、土耳其如何收取过境费等都还没有谈判(不像乌克兰管线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因此,铺设第二条管道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第三种可能性,俄罗斯与欧盟根本不签协议,俄罗斯建设“北溪—2”管道就是没有得到欧盟的许可,照样进行了。这就需要俄土两国在土耳其境内成立一个新的混合公司,欧盟则需要在土耳其与欧盟交界处(如土耳其与希腊、土耳其与保加利亚边境)购买天然气,这还需要欧盟通过相关法律保障能进行这种天然气贸易。俄罗斯可能也不同意这种方式。同时,欧盟并不希望建立“土耳其溪”,因为他们现在与土耳其,特别是与埃尔多安总统关系复杂,不愿在能源上从属于土耳其。所以,第三种可能性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
国际分析人士还认为,近20年来的俄土关系一直是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欧盟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无论打俄罗斯牌或土耳其牌都行不通。土耳其是俄罗斯天然气的大用户,所需天然气会不断增加,但它不能只是终端消费者,而应该成为“中间消费者”,将俄罗斯天然气转运到第三方。只有土耳其成了“欧亚天然气中心枢纽”,俄土天然气公司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实现这一愿望还非常遥远。因此,要实现欧盟—俄罗斯一土耳其“能源三角”也还非常遥远。
国际分析人士强调指出,2017年,俄罗斯与欧盟就能源领域的几个方案应该做出最后的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到2020年之前排除种种障碍,实现“土耳其溪”的前景较为乐观。前提条件是埃尔多安总统不在叙利亚这样的敏感问题上发难,继续发展土俄关系。
2019年乌克兰“断气”之后怎么办?
目前,欧洲的德国、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法国、瑞士、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等国所使用的俄罗斯天然气主要是通过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条天然气管道输送。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波黑以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和马其顿等国则是从这两条主管道的支线管道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这就是说,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天然气都是通过乌克兰管道获得,辅以白俄罗斯的管道。土耳其是通过“兰溪”管道获得。另外,荷兰、英国、芬兰的天然气不用通过乌克兰获得。简言之,除了德国和土耳其两国的天然气不通过乌克兰之外,其他欧洲国家所使用的俄罗斯天然气都得依赖乌克兰的管道。一旦2019年后乌克兰管道停止供气,将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
这就是说,除了德国和土耳其有可靠的供气管道外(通过波罗的海和黑海),其他16个国家奥地利、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法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塞尔维亚、波黑、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波兰、马其顿和瑞士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
例如,奥地利的OMV AG公司早在1968年就与俄罗斯公司签订了天然气贸易协定,该公司还参加了“北溪—2”项目。奥地利消费的天然气很少,2015年为44亿立方米,但它是重要的中转站,每年约有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过奥地利,输往意大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法国和匈牙利。
再例如,斯洛伐克从2013年起开始从“北溪”引进天然气。捷克则在2016年修建了一个贮气库,可以容纳4. 56亿立方米天然气,由“北溪”和“Opal”供气。瑞士则从法国进口天然气,因为2015年起法国的“Engie”天然气公司已经成为“北溪—2”的股东之一。希腊和意大利在2016年已与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签订了协议,从黑海海底的管道和未来的“土耳其溪”获得天然气。
像罗马尼亚、马其顿和波黑三国使用的俄罗斯天然气特别少:罗马尼亚每年1.8亿立方米,马其顿仅6200万立方米,波黑约2亿立方米。它们没有乌克兰管道的天然气,也能顺利地渡过难关。真正遇到困难的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波兰三国。
波兰2015年获得89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其中80%是由乌克兰管道输送的。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波兰近年来一直想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它想从挪威进口天然气,还想从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但其进口成本都比俄罗斯的天然气贵70%,买不起。它表示,2019年后决不会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只能从德国或奥地利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当然成本也得比现在高。
波兰听从美国的鼓动已经花了10.9亿美元在波罗的海建立了接收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设施,并竭力阻止得到欧盟几大公司投资的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2”项目的实施。这遭到欧盟委员会的反对。2017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波兰前夕,吹嘘“在15分钟内”与波兰签订液化气协议。波兰满心欢喜,以为有了美国的“保护伞”,可以不用担心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了。可是,时至今日,这个协议毫无音信,美国人又逗波兰人玩了一次。按照原先的合同,一直到2022年波兰人都得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
保加利亚的天然气全部来自俄罗斯,2015年进口32亿立方米,其中31.1亿立方米是俄罗斯的天然气。2014年保加利亚在美国和欧盟的施压下拒绝了“南溪”管道项目,现在唯一的指望是“土耳其溪”的第二条管线能穿越黑海抵达瓦尔纳。保加利亚政府力图在瓦尔纳修建“巴尔干天然气枢纽”中心,汇集来自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以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本地的天然气,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可以出口。但明眼人一看,保加利亚还是主要指望得到俄罗斯的天然气。保加利亚的这一方案很难得到欧盟的批准。没有俄罗斯、欧盟以及西方的投资,保加利亚无法建立“巴尔干天然气枢纽”中心。如果保加利亚这个枢纽中心能够建成,那塞尔维亚2019年后的供气就不存在问题。实际上,2019年后保加利亚的供气问题也是个未知数。
塞尔维亚每年消耗的天然气是25亿立方米,其中20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由于“南溪”停建,塞尔维亚遭受的损失比保加利亚还大。2019年后塞尔维亚将陷入天然气困境。2015年起塞尔维亚政府非常重视TANAP天然气项目,指望阿塞拜疆或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能经土耳其进入欧洲。但专家们认为,即使开通了TANAP管线,也无法再有多余天然气输往塞尔维亚。回过头来,塞尔维亚寄希望于“北溪—2”或者“土耳其溪”。但问题是,就是有了这两条管道,即使到了保加利亚和希腊边境,而从边境地区到塞尔维亚这段管线谁来投资修建也是大问题。同样,塞尔维亚要从北边的“北溪—2”连接天然气也是困难的,因为这条管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奥地利公司控制的。不过,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最大战略盟友,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会想办法尽量满足塞尔维亚的天然气需求。
所以,从现在起,俄罗斯、奥地利、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会加深和扩大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以确保2019年后平稳过渡。至于亲欧盟和亲美国的保加利亚和希腊,俄罗斯不会太多考虑它们2019年后的能源安全问题。
2017年6月初,欧洲有传言,说莫斯科、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在秘密谈判能否恢复“南溪”管线的问题。奥地利和保加利亚报刊更是公开在争论这个问题[3]。人们还记得2014年,保加利亚政府在美国和欧盟的强大压力下,宣布放弃“南溪”项目,致使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铺设“南溪”的管道1300亿卢布加上560亿购买该项目外国伙伴的股份份额都打了水漂,可谓损失惨重!
从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时局来看,“土耳其溪”与“北溪—2”和已经失败的“南溪”一样,都在拟议之中,存在诸多风险。“土耳其溪”第一条管线的实现取决于土耳其与俄罗斯政治关系的发展,而第二条管线的落实则取决于俄罗斯与欧盟政治关系的大改善。巴尔干半岛上的能源大战已经开打了多年,欧盟不是俄罗斯的对手,美国除了破坏捣乱也无法取代俄罗斯。俄罗斯肯定是天然气西进的胜利者,问题是将付出何种代价。
Օ李少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1] [保]薇瑟拉·瓦内娃:“‘巴尔干’方案能取代南溪吗?”,保加利亚Obshtestvo.net网站,2015年11月23日。
[2] [保]迪莫乔·佩特拉基耶夫:“2019年后欧洲天然气运输系统中的‘土耳其溪’方案”,保加利亚《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Геополитика и Геостратегия)杂志,2017年第1期,第37页。
[3] [保]迪莫乔·佩特拉基耶夫:“‘南溪’还能复活吗?”《日报》(Дневник),2017年6月22日。